互助科普|关于web3和元宇宙一些基础概念的科普
互助科普|关于web3和元宇宙一些基础概念的科普
看见组里讨论"元宇宙是骗人的"的帖子,lz体感目前国内对于web3中区块链、元宇宙、NFT、DAO......等概念的认知确实比较落后,无意争论,此贴仅做科普,我尽量简单清楚地解释,如有错误,也欢迎指正。
[什么是web3?]
简单来说就是:
web1:read 只读
web2:read+write 读和写
web3:read+write+own 读、写和拥有
web3与web2的区别就在于"own"。"拥有"的意思就是说你拥有你的数据,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豆瓣用户都使用豆瓣长达十余年,期间在豆瓣留下了许多的书影音游戏记录,包括发帖、图片、小组、收藏等等,都是大家拥有的信息和数据,但实际上,作为这些信息和数据的贡献者,它们的所有权并不属于用户自己,而属于豆瓣。
意思就是,作为用户你并不真正拥有你数据。豆瓣有权力封禁你的账户,甚至神不知鬼不觉修改你的书影音评分,甚至不知道触发了什么敏感词,它就删除你的发言,基于豆瓣的规则,分配予用户不同的流量。这,就是中心化,社交媒体的中心化。潜台词就是,作为用户你不能反抗这个平台,你必须遵守它的规则,而不论规则合理不合理,这无疑是一种霸王条款。
那么web3中"拥有"是什么意思?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web3,用户可以构建自己的服务器(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以社交媒体举例,例如草莓馅,就是由志愿者自愿运行的不同服务器构成,用户能够自愿选择服务器加入社媒平台。当然,草莓馅只是众多去中心化社交平台中的一种平台。与它互相相连的服务器不仅仅有草莓馅,还有GNU Social、misskey、PeerTube、Pleroma等多数软件。在这些地方入驻的人们均可以与草莓馅宇宙用户互动。
简单说明,在web2中,例如豆瓣和微博、小红书等等其他社媒往往是彼此隔绝的,但在web3中,社媒与社媒之间用户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它们彼此可以连接,数据可以共通。
我上面说的这些,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own"和"decentralized"的概念。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出于服务器成本考虑,多数服务器运营者是选择租用大公司的服务器,这就说明其实数据依旧没有真正地被用户"own",这种趋势无疑是与"去中心化"概念背道而驰,而这种去中心化中形成的新的"中心化",也一直是web3遭受诟病的一点。除非未来服务器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当然这也要求用户自身具备一定的CS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理解了web3的基本概念,就不难理解区块链了。
[先说BTC,那么什么是BTC?]
中本聪这篇论文在互联网上到处都可以搜到,我不做过多介绍,而要理解到底什么是btc,必须要了解现代货币的基本运作及概念,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到底现代货币制度的弊端,以及btc的意义。
[传统的法币体系依靠国家发行货币维持,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胀是现代央行的目标。在不同的时期的确有不同的成功案例,但实践上更多的饱受高通胀后果的普通个人。]{.mar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47, 204, 1);"}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说,美国可以 "偿还任何债务,因为我们总是可以通过印钞来实现这一目标。" 即使在世界上最稳定的经济体中,这种做法也会引发问题。最古老的国家货币是英国的英镑,在过去的 300 年里,它已经失去了 99.5 %的购买力。在上个世纪,美元已经失去了 90%的购买力。1925 年 的牛排价格为 0.36 美元,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为 3 美元,今天的价格 为 12 美元。这些是迄今为止最稳定的法定货币。普通法定货币的寿命仅为 27 年。」
高通货膨胀会为个人储蓄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无力承担硬性资产的普通人,这就使得除了富人以外的所有人更难以为她们的未来储蓄。这就是个人财富的贬值。
而在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皆有各自的金融体系和货币系统,它们各自对于价值转移又都有不同的限制,基于汇率、政策、税收等等条件,其中造成的损失则都必须由个人承担。而个人存入银行的钱,再想要取出则必须接受银行的限制,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对的的权力关系。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新闻:比如老人去世,家属取钱被银行拒绝。
我知道当前国内对于价值 转移这个话题有很多的讨论,这里仅作科普,其它限于篇幅不做讨论。
至于金融中心化和隐私的丧失这两个概念则都很好理解了。
借用《比特币入门》,lz简单归纳一下比特币意义:
1、比特币的稀缺性。
比特币这种新的数字货币,其稀缺性源于数字领域中存在稀缺物品的事实:稀有数字。比如数字中的素数,随着数字越来越大,素数越来越少,[例如,在 1 和 100 之间,有 25 个素数。你可能会期望在 1 到 1000 之间有 250 个素数,但只有 168 个。在 1000 亿之后,素数变得非常稀缺,以至于对于最大素数的全球数学搜索仍在继续进行之中。]{.mar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47, 204, 1);"}
「在比特币网络中,新比特币是通过全球竞争来生产的,比特币挖矿 的参与者需要找到稀有数字,就像素数一样。这使得数字领域的去 中心化稀缺成为可能。这就是中本聪的发明如此深刻的原因。在比特币之前的每一项资产,要么完全中心化(《魔兽世界》里的黄 金),要么是实物的 (白银),要么无限丰富(MP3)。比特币之前根本不存在去中心化的、数字的和稀缺的资产。」
2、去中心化。
在淘宝购物支付,需要支付宝;从微信提现到银行,需要手续费;使用滴滴打车,必须下载滴滴打车软件;点外卖抽成的钱,不是直接给外卖员,必须给美团/饿了没抽成之后才能分给外卖员;一部电影上映,票房收入必须抽出近一半给发行平台;要想租房,必须找中介......
去中心化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它不会让滴滴司机死掉,它只会让滴滴死掉。
3、高度透明。
因为比特币是点对点支付,且全节点不断检查对账,所以它具有高度透明性,且伪造的可能性也极低。只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钥,安全风险也极低。而且中本聪在一开始就设计好了比特币的数量,大约2100万枚,所以不存在说发生像某个政府缺钱了,就大量印钞,稀释普通人手中货币购买力的情况。
比特币是四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组合产物,区块链只是其中之一。首先,比特币是一种稀缺的数字资产。第二是比特币是一个有大量全节点的点对点网络,无法被关闭或被审查。第三是挖比特币需要找到有效的工作量证明数字,这让欺诈成本非常高, 并且保证了随意 性和稀缺性。第四是比特币有一个完全可公开审核的区块链。这四 种技术紧密结合,当一部分被移除时,结果就没那么有用了。
[什么是元宇宙?]{.mar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47, 204, 1);"}
简单介绍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源于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作品《雪崩》。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Metaverse,所有现实生活中的人在这个世界都有一个网络分身Avatar,正如《黑客帝国》、《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这些电影中的场景设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技术会支撑人们切换身份,穿梭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在虚拟空间和时间节点所构成的「元宇宙」中学习、工作、交友、购物、旅游等。这个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虚拟世界,去中心化平台让玩家享有所有权和自治权。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虚拟进一步接近现实。
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多元宇宙相关的项目,但绝大部分国内的基本都是"与元宇宙毫无关联"。比如百度出的"希壤"、天下秀推出的"虹宇宙"、中青宝的"酿酒大师"还包括"Roblox"和"我的世界"等等。它们根本不是真正的元宇宙,充其量说只能是"元宇宙游戏"而已。
借用web3.0漫游指南解释元宇宙与元宇宙游戏的区别:
元宇宙和元宇宙游戏,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就先用国社《新华网》的定义来界定一下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吧(我认同这部分内容):"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专家认为,元宇宙不能简单等同于电子游戏,也不能等同于虚拟世界。它是创造性游玩、开放式探索、与现实连通。"
关键就在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因为这决定了玩家是否真正的"拥有"。
我小的时候玩摩尔庄园非常走火入魔,购买大量米米币,集齐了非常多的稀有套装和家具、房子,养了四个拉姆,每个月还是超级拉姆会员,我还加入了当时小学生中流行的"家族"、"俱乐部",交到了很多朋友,这不仅耗费了我小学时每天的午休时间和大量压岁钱,还有我耗费心力完成任务考到的各种证,但只要摩尔庄园游戏官方宣布:"抱歉,我们停服了!"我就再也没办法登陆,我花费的真金白银和我的心血时间,全部化为乌有。
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意义就在于此,[分布式记账的去中心化技术使得所有的数据不再存储于某个科技巨头的服务器上,而是被全球的账本都记录了下来。在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元宇宙里,你所有的投入都不可被篡改、不可撤销得记录在你的名下,你对他们拥有完整的自主权。哪怕有一天,管理这个元宇宙的运营公司倒闭了,对你来说也就是换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