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的同学还有阅读的热情吗?
学哲学的同学还有阅读的热情吗?
最近当当促销我想去买书,点开自己的想读发现三百多本大多数是社科理论或者哲学书,离过去每个月都要买小说的热切,等待包裹拆书快乐的大一也只不过三年。最近毕业论文每日阅读文献已经成为了机械性工作,很难再从文字中获得情绪的变动,除非发现了新的论证思路(
三年里面经过形而上学的拷打和分哲的锤炼,我发现我很难再看进去小说,倒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天然地失去了对它的反应,哪怕是文字技巧也无法让我惊叹。现在我更习惯于影像,直接的视觉冲击或者讲述。我的情况可能是个案,但我不知道哲学是不是真的摧毁了阅读的一部分乐趣。

我没接触过分析哲学本身,但是对 mathematical logic 比较熟悉,平常看的书/论文也是高度形式化的。我的体验是阅读文学性的书籍和阅读数学/计算机材料的时候会有两种不同的阅读过程。在读文学书的时候,我更偏重于「感受」而不是「分析」,所以我觉得现在还能读下去纯文学。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看视频多于看小说应该是很多人的常态,我也是这样。

回复 Fisherchenxi:
我没接触过分析哲学本身,但是对 mathematical logic 比较熟悉,平常看的书/论文也是高度形式化的。我的体验是阅读文学性的书籍和阅读数学/计算机材料的时候会有两种不同的阅读过程。在读文学书的时候,我更偏重于「感受」而不是「分析」,所以我觉得现在还能读下去纯文学。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看视频多于看小说应该是很多人的常态,我也是这样。
确实,学数理逻辑那会我看啥都很起劲。。

回复 Fisherchenxi:
我没接触过分析哲学本身,但是对 mathematical logic 比较熟悉,平常看的书/论文也是高度形式化的。我的体验是阅读文学性的书籍和阅读数学/计算机材料的时候会有两种不同的阅读过程。在读文学书的时候,我更偏重于「感受」而不是「分析」,所以我觉得现在还能读下去纯文学。
现在是网络时代了,看视频多于看小说应该是很多人的常态,我也是这样。
所以是不是因为日常语言和形式语言差距大所以体验上更好区分,而且不容易文字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