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日常古怪版|教科书里面淡泊名利的价值导向

古怪问题研究中心

访问小组归档于 5/16/2025, 4:27:16 PM

日常古怪版|教科书里面淡泊名利的价值导向

教科书里面淡泊名利的价值导向好像特别多,或者说是与之对立的追求名利的价值导向比较少。

其中淡泊的就比方有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还有出现的非常多的苏轼,以及柳宗元等各类各类的被贬官员

当然我觉得被贬失意的文人文学创作肯定多)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的追求很直白不是吗,大多都是💰💰💰。包括现在国内的zi ben横行(这是可以说的吗),整个社会风气很浮躁诶。

可以李涛一下这种淡泊名利的导向是为了让人们安心打工,安于工资嘛......(这个是问题哦

---------------------分割线------------------------

我可能表达有误

但绝对不是教科书里面应该出现追名逐利的意思🥹🥹🥹

---------------------再分割------------------------

怼我学习不好或者还是学生的人你有事儿吗?🤨🤨🤨🤨????????你有证据吗?谁告诉你的呀?你又是谁呀?你很有成就感吗?你人生没法得到其他的快乐和乐趣吗?你没有正经工作吗?你对这个宇宙能释放正能量吗?你的人生这么无聊吗?

Fisherchenxi · 2022-06-17 · 21:05:34👍 40

颜回的话和《陋室铭》和所谓的"淡泊名利",我觉得不太一样。它们表达的意思更类似于"在物质条件不丰富的时候也要艰苦奋斗"。

教科书选取的文段要有文学价值,要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多么帅、多么中二啊!另外你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的追求很直白不是吗,大多都是💰💰💰。",教科书难道要迎合社会上的价值观吗?况且古代读书分子本来就以"仕"为人生目的,你也选不出几篇宣传爱钱的文章啊......

Mephis · 2022-06-17 · 21:06:27

回复 Fisherchenxi

颜回的话和《陋室铭》和所谓的"淡泊名利",我觉得不太一样。它们表达的意思更类似于"在物质条件不丰富的时候也要艰苦奋斗"。

教科书选取的文段要有文学价值,要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多么帅、多么中二啊!另外你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的追求很直白不是吗,大多都是💰💰💰。",教科书难道要迎合社会上的价值观吗?况且古代读书分子本来就以"仕"为人生目的,你也选不出几篇宣传爱钱的文章啊......

emmmm,还有陶渊明,要例子还有诶

Mephis · 2022-06-17 · 21:08:13👍 13

回复 Fisherchenxi

颜回的话和《陋室铭》和所谓的"淡泊名利",我觉得不太一样。它们表达的意思更类似于"在物质条件不丰富的时候也要艰苦奋斗"。

教科书选取的文段要有文学价值,要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多么帅、多么中二啊!另外你说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的追求很直白不是吗,大多都是💰💰💰。",教科书难道要迎合社会上的价值观吗?况且古代读书分子本来就以"仕"为人生目的,你也选不出几篇宣传爱钱的文章啊......

教科书宣传方向跟现实社会流行导向背道而驰,我们的ziben反而猖狂,这不是很黑色幽默吗?

Fisherchenxi · 2022-06-17 · 21:22:56👍 45

回复 Mephis

教科书宣传方向跟现实社会流行导向背道而驰,我们的ziben反而猖狂,这不是很黑色幽默吗?

我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了,看起来你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知识分子"的心理。任何社会大部分人都是要为生计奔波的,这看起来当然是有点"汲汲于名利"的感觉。"知识分子"会认为,正因为大部分人汲汲于名利,所以更显示出了淡泊名利的可贵。这种可贵,或者说,"雅",是审美的、直觉的、先验的。

Mephis · 2022-06-17 · 21:38:28👍 13

回复 Fisherchenxi

我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了,看起来你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知识分子"的心理。任何社会大部分人都是要为生计奔波的,这看起来当然是有点"汲汲于名利"的感觉。"知识分子"会认为,正因为大部分人汲汲于名利,所以更显示出了淡泊名利的可贵。这种可贵,或者说,"雅",是审美的、直觉的、先验的。

......我感觉你很傲慢诶。现实有时候并非大家都主动汲汲于名利,而是被整个社会而裹挟,被迫地谋生或者说卷,而用以生活、"淡泊"的时间被大大挤压。所以我才会觉得说教科书给人造梦,给人虚幻的导向。

Fisherchenxi · 2022-06-17 · 22:37:55👍 47

回复 Mephis

......我感觉你很傲慢诶。现实有时候并非大家都主动汲汲于名利,而是被整个社会而裹挟,被迫地谋生或者说卷,而用以生活、"淡泊"的时间被大大挤压。所以我才会觉得说教科书给人造梦,给人虚幻的导向。

就首先,教科书文章的价值观应该是和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这是 political 任务。"追求名利的价值导向"显然不在核心价值观的涵盖范围之内。

其次你好像有点误会我了😥,我只能再仔细地说一下我的观点。文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建立文化认同,这应该没有人反对。而隐逸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古代文化,我觉得这种文化是深刻地嵌入了很多古代知识分子的文艺观中的。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苏轼的"无竹使人俗","俗"这个字在文艺批评中基本不是什么好话,而"汲汲于名利",在他们看来,就是很"俗"的。

作为现代人,我们当然可以否认、可以批判这种文艺观。但这种文艺观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不破不立,"淡泊名利"意味着"破",意味着对俗世价值观的反叛。那么,"立"的部分是什么呢?对俗世价值观的反叛,正是为自身价值观的表现所搭建的舞台。陶渊明表现了置身于社会之外自然之中感受的美与自由,儒家学者表现了自己对"义"的追求。教科书选这种文本,我觉得不是什么"给人造梦",而是在告诉学生,在物质追求之外,精神追求也是很重要的。